《琅琊榜》如果不叫琅琊榜,还可以叫什么?网友的留言把人笑喷了
谁能想到,九年前的权谋神剧,如今靠网友起名再冲热搜,而且一个比一个离谱——《我是萧景琰之瞎子传奇》点赞飙到三万二,活像靖王本人连夜注册微博下场投票。
谁能想到,九年前的权谋神剧,如今靠网友起名再冲热搜,而且一个比一个离谱——《我是萧景琰之瞎子传奇》点赞飙到三万二,活像靖王本人连夜注册微博下场投票。
“要是那年我也把娃悄悄送人,现在是不是早混进体制?”——1977年鲲州雪夜,薛芳菲抱着刚出生的暖暖缩在土炕角,乔正君正忙着给新单位写思想汇报,连一眼都没回头。
本季的国民离婚综艺,讨论重心已经从“情感调解”大规模转向了“病理诊断”。这谁是INFJ,那谁又是ENTJ,愣在原地的我只能学《喜人奇妙夜》里的土豆,自信地说“我是IMOK”!
短剧的恼人之处不仅在于抢走了观众,关键它还打脸。一路走来,它推翻了长剧行业不少流行论调、高级品味。而长剧一番听劝、迭代、精品化猛操作,结果只是将原来的位置拱手让人,自己落得个两边不靠。
5月28日腾讯官宣《尚公主》2025年9月横店开机,孟子义×李昀锐三搭,原著党瞬间炸锅:这回真能把“屏风定情”拍出心跳吗?
从已公布的历史剧重点项目来看,爱奇艺的《秦谜》是来自学界的历史推理之作,新丽的《风禾尽起张居正》改编自茅盾文学获奖作品,《两京十五日》则又是马伯庸IP。回顾过往成功作品,《康熙王朝》《雍正王朝》是二月河的通俗历史小说,
从“取消40集上限”、“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”、“一般历史题材电视剧,有历史顾问前期介入保证作品严谨性即可”,到“压缩涉案剧、现偶、古偶剧的立项比例,倡导行业打造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作品”,时隔数年,历史剧这回是真要“回宫”了。
8月18日下午,广电总局给业内开了场视频会议,大家一直议论纷纷的“广电21条”终于有了确切消息,还给出了更多具体说明。今年长剧圈子一直不太顺,这下可算是盼来了好政策,感觉像是时光倒流,一下子回到了十年前的光景。
众所周知,于正是创作风格和创作周期一样明显的内娱“剧作者”。总在一部爆款之后,同样配方、过期食材、加重佐料连端上三五部来,直到人人避之不及了,才肯收手回炉、闭关迭代。而当你觉得他快彻底flop时,又突然支棱,拿出一部时髦新鲜又充满用户思维的佳作。
上线一个月、完结也一周多了,《折腰》仍然蝉联腾讯视频海内外榜单 TOP1,并陆续登顶韩国、越南等海外平台热榜,Tik Tok 话题播放量突破 18 亿,暂列今年中剧 TOP2。内网剧粉二创不断,外网剧粉正在沉沦,《折腰》这长尾效应,实属没想到。
作为短国“飞升”第一人,柯淳又是上杂志、宣商务,又是亮相演技综艺、开工作室。正是在演综《无线超越班3》中,柯淳向导师们介绍了竖短演员片酬按天算的情况,并直言自己目前对外报价两万。
五一前,爱奇艺CEO龚宇在电视剧导演大会上的发言再次引发热议:男性观众的审美基本没有变化,永远喜欢18岁的姑娘。但是女性观众一直在变,先是爱哥哥,后是爱弟弟,再然后是大叔,还没来得及创作,又喜欢男男、女女。
随着“长剧短剧化”的大规模普及,群众逐渐品出其重口味下的芜杂味,不似初见《墨雨云间》时惊艳。可真要看传统长剧,又似乎太平、太淡,人设也欠时髦。真正的爆款就像学霸,反而参考性不大。而在长剧“中等生”身上,我们能看到更明显的模式印记,优缺点一体两面,观众各有欣赏与
其实《乘风2024》第一期+加更版的内容也近6小时,但今年上中下三期正片一口气倾情放送还是让人略感压力。再加上1小时的先导片,全部看完再去个厕所,刚好完成8小时工作制。如果你用爽子的语气问我:“是上一季浪姐开心,还是这一季?”硬糖君没法回答,只能说剪辑也是一门
茅盾文学奖同名原著改编的《北上》,用拍60后70后年代剧的方法构建90后回忆录,结果一些90后观众却不买账——咱最大的也才35呢,怎么就变成这副忆峥嵘岁月稠般老气横秋!